祝福大家。
在第十一章的《解心》,当看到题目是放下吧!进来,内心就开始好奇是要进来哪里呢?延读下去,进不来是因为我们对境界的执着,执着于意识形态。文中令我有深刻的一句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每一个人生命中的一部分,当你看我讨厌的时候,其实是你自己讨厌;当你看到人家很喜欢的时候,那是因为你有欢喜心。”那是因为起了对立心,所以要学习把对立转化为圆融,需要产生我们自己的关照。反观自己是我需要学习的能力,那就是看清外面境界就是我自己,能够把外面的境界拉进来, 我看外面的境界就是我内心的境界。内心的事相和外面的境界其实是一体的, 着手的方法在于:“当下即是”,当下能够承担眼前的境界,不去分别,即是普贤境,普贤行。
这一篇章节对我起了唤醒的作用,近期对于生活上的发生很烦恼,一直向外索取(例如去报名一些课程),籍于此方式来满足内心,但往往是无法长期的效果(所谓的圆融)。原来是我把外面的境界和内心的境界隔开了。你有智慧能力才能展现那个境界,所以关键还是在于“一心”。
【是的,当心里和外境对立的时候,就会有执着分别,就无法圆融。当内外境一体时,就可以当下应该做什么就做,最后达到圆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