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星期日

宝碹 《心要法門》第八章:执着于行善本身就是恶 - 心得報告

迷悟更依,真妄相待;若求真去妄,如避影以勞形;若体妄即真,似外阴而影灭。


学佛首要是建立正確的認知。迷、悟是一体两面,如同指甲不离手,头发不离头。影子不离身体,轻松的到树下乘涼,影子就消失了。何须妄想在太阳底下奔跑而求影子不要跟。修行先明白这一点很重要。所谓:-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


所以真妄本是一个。認知正確是悟,反之是迷。当发现自己是处在迷的境界里时,那就是悟了。


生命本来面目是纯净的,但随着世俗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直汚染,造成了混乱,产生執着,追求。迷是这样来的。


所以佛法修行,-开始于單纯为过程耒減少我们的欲求,把心暫时锁住一个目标(如呼吸,或是脚踩着路面的重心移动)观妄想纷飞的变化,会发觉它是多不安定及散乱。渐渐的心达到安静,“定”就是内心清净没有杂染时,這才是目的。這时才能起妙用,当-起妙用就多样化了。方向明確就可以不在乎别人的認同。


这样的“无心忘照,万累都捐””


不刻意的去待人接物,只是認知不起分别就万累都捐一身轻。

这堂课也强调刻意或執着行善也是恶,不是行善不好,而是要随缘,任何執着刻意都有意识,就不是本性的自然妙用了。


所以不要看似你吃飯,我吃飯,修行人也吃飯,但是在生活中处处都会成为覺悟的领域,处于菩提海里,各各都在成就我们的道业。讓心越来越清净的那一位,已朝向光明,極乐及涅槃。不知道怎么修的就依然輪廻。


在前几课时,我对心和境不知如何分辨,師父回应我:參吧!

所以我开始反思…

其中就发觉自己生活中所定的一些时间表,一些事我常会做了一些日子就不照辨了。


所以单纯的、枯燥的规定对我而言,我是个逃离者。所以是时候去看透这个逃离的心态是什么?为什么会找介口去说服自己不做呢?可笑的是没做反而沾沾自喜,是意识心一再勝利的嘲笑?


是有必要对治内心的单調、枯燥及乏味,迫自己去完成,看看它到底從那耒。而我又会和它較量多少次才会超越,成为一体。


【修行人只有当下!当下见妄即真,就超越了。】


静仪《心要法门》第八章 :执着于行善本身就是恶 - 心得报告

在这个讲记里,我学习到是关于到达到目标的时候产生的执着和追求,以前的我在设立一个目标之后,我会很努力,也很执着的去追求,去达到这个目标。在中间,给自己制造了很多的不必要的烦恼和和一些情绪的纠结。当我发现到我可以放下这个执着而只是努力和随缘的时候,我的烦恼跟痛苦,渐渐的减少了很多。


这也包括在行善的这个部分,就是觉得随缘他。不执着于一定要怎么样的去行善。


每天早上起身后,我有一个习惯,把家里的地上打扫干净。我能够把很专心一意的去把它做好,内心是没有其他想法。感觉心情平静。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扫地,洗碗、拖地,也成为我修行的一部分。内心清净,没有杂染。


我们要只会认知就好,不要去分别。以前的我都会有分别心,就是说当事情的发生的时候,就会先分的是对和错,然后却没有办法好好的去认知它。现在的我,有了进步。这讲义提醒我要时刻觉察自己,认知就好,不要去分别。


我会继续的进步。感恩大家的陪伴。


静仪   合十



【很好,继续在日常生活中练习!】



佩仪《心要法门》第七章:真正成就的功德 - 心得报告

在面对工作的不顺时,我曾一度怀疑:我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够?是不是不够聪明或不够强?但后来我读到《真正成就的功德》这一章,有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真正的功德,是心性的成就,不是外在的成果。”我回头看自己:是的,我确实在结果上没有达到一些人的期待,但我有没有更深的“收获”?有,我更明白了什么是坚持初心、什么是修行的现场。


这段时间,我哭过、挣扎过,也被冷处理过。但我没有用过去那种“躲避或讨好”的方式处理,而是选择理性、温和、但坚定地表达我看到的问题。我开始问自己:我为谁而努力?我在意的是谁的眼光?


佛法讲“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皆是普贤行”,一切遇到的境界,不论好坏,都是修行的道场。那我现在面对的委屈、误解,不正是修普贤行的最佳机会吗?


我选择接受,接受自己的不足。不再执着要别人接受我提出的方案,而是问自己:在过程中我有没有尽心?有没有保持一颗柔软而清明的心?真正的功德,不是做对了什么,而是你有没有从中生出慈悲和智慧。接下来,我会练习放下对结果的执着,把重点放回自己的发心和过程里。就算提的方案没有被采纳,我也不再执着于被肯定,而是安住在那份愿意付出的心上。因为我相信,真正的愿力,是不会白费的。



【若遇到太多的情绪笼罩,无法消化,就去礼佛忏悔业障吧!让心面对境界时更有力量、更清明。】







佩仪《心要法门》第五章:真正的感受 - 心得报告

过去几个月,是我进公司以来情绪起伏最大的一段时间。从努力适应新岗位、主动沟通、配合团队,到一次次发现无论怎么做,始终难以真正被认可或信任。


一开始我很努力地想证明自己,也一直以为,只要够积极、够真诚,就一定会得到公平的对待。但现实让我撞上了一道无形的墙。


当我开始练习“止观”,先把心停下来,去看见情绪从哪里来,我慢慢发现,那些让我感到受伤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内心那个执着想被理解、想被认同“我”。佛法说:“感受不是外在带来的,而是内心生起的。”我越执着于外在的回应,内心就越容易随境而转;越想要别人肯定,心就越被不肯定所困。直到有一次,我在夜深人静时回观自己:其实那个“我很努力却没人看见”的委屈,其实就是我想要证明自己、想要赢得掌声的执着在作祟。而当我放下这种执着,单纯把事情当作一份因缘在做,当下的心就安了。这让我体会到,《真正的感受》中所说的:“当你真正地在一个感受里停下来,不再评断,不再抗拒,那个感受就会成为你心性的入口。”


于是我开始练习:每次受挫时,不急着反击,也不让情绪带着我跑,而是让自己先“停一下”,哪怕只是几秒,去感受当下,而不是马上回应。那一刻,我才真正拥有自己。


【只停留在“不为发生做反应”不够,要往前行多一步 – 只为目标做行动!】


2025年6月22日星期日

秀杰《心要法门》第一章:心的本然面目 - 心得报告

祝福大家,我是秀杰行者,看完了这篇文章,里面有提到说那位太太常常被儿子气到生病进医院,丈夫问她这样痛不痛苦,她说没有啊,这让我想到我之前跟一位行者信息,她也说过这番话。

因为当下我在说我姐姐的恶习,她就跟我说有些人是不知道答案,妳去问她,她会跟妳说不知道,不知道为何自己会这样做,当下她是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后来我想想也是的,如果清楚知道自己做什么,也不会有这些习惯。

最近我皮肤敏感,开始非常注重周围的卫生,因为我家里有养狗猫,医生说这些也会导致皮肤敏感,后来我就去政府医院继续治疗,我知道我改变不了身边的环境,但我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试着去每天有空就打理卫生。

我姐姐有一次把非常肮脏的布,放进我们洗衣机洗,我当场看到直接说了她,还跟她解释为何不能放进去洗,这个问题我也跟我妈妈说过,我妈妈说我说这些只会增加她的烦恼,我说我只是说,但没有要她去讲我姐姐的意思,因为她去说我姐姐也改变不了什么,只会增加怨气,我跟我妈妈说一句话,若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是不会不顾虑别人的感受去做这件事,所以就算妳说她也无法改变什么。

虽然我皮肤敏感,但厕所常常都是我在洗,穿手套就是,当下是什么就做什么,后来我妈妈看到就去说我姐姐的东西放太多在厕所,我之后有跟我妈妈说,厕所是我想洗,不用去说她。

学佛最重要是觉醒,觉悟,也要清清楚楚的了解自己的心,这真的不是每个人都会做到,但是通过禅修来修定心,做忏悔功课,把家里当成是自己的道场,慢慢就会找到自己,了解自己,接受自己,也可以帮助身边的人去找到她们自己本来真面目,然而我之前的朋友也渐渐减少联系,我开始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做什么事,我姐姐安排了游玩的活动约我去,我拒绝,因为它也并不是我想要的娱乐,朋友早上约我吃饭,我就会赴约,不行就会说不,不会像之前,为了迎合别人,常常就委屈了自己,有困惑就找佛友,108拜忏悔业障里有说过一句话,不去分辨错与对,没有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去看待一件事,妳看到的就是真理。

【是的,透过《心要法门》的学习会让我们越来越清楚自己,也更清楚人生的方向,面对发生懂得放下对立,感受心的本然面目。】

俐霏《心要法门》第一章:心的本然面目 - 心得报告

在解心的文章中
最直击我的其实是
修学佛法是告诉诸位一定要破除自我,但却到处都是自我的焰帜高涨。

这个是非常值得我反思的地方,回想起之前和先生谈到关于他参与的心灵课程
我讲起来很有道理,认为自己这几个月的开始就是很厉害了
然后开始做比较,感觉自我很良好
却没有发现,其实自我也开始高涨

读完这篇文章,有和先生好好的去讨论关于他的感受,还有我的偏见

我啊
只能继续发现,修正,忏悔业障。

【你做得很棒!能够看见自我的高涨,放下偏见去理解对方的感受,这样夫妻关系就会变得融洽,继续。】 

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

静仪《心要法门》第六章:生命总体的存在 - 心得报告

在这一堂讲记里面讲到这个语言的陷阱,我在应该是差不多两三年前吧,开始就觉得我在语言表达上我要找正确的一些字眼来表达我当时的的感受的话,我觉得我找不到正确的字眼。 那个时候的我还有去找了一些书籍来看,希望能够更加精准的用这些字来表达我的感受。 然后我才发现文字表达方面没有办法完完全全的表达到我们要讲的东西。其实只有我们能够去感受、去感觉。


生命是让我们来体会,感受和学习的。两个月前爸爸中风了。这个发生也让我有机会的去体会去感受我们的健康其实是不是理所当然的。感受到生命的深度。好像很难解释。

 

第二,有关于到觉悟有几个条件,就是从有高度的警觉性,到有敏锐的洞察力,到醒悟能力。最近有这样的经历,当我有非常多事情要做的时候,我会发现到我身体的肌肉是很绷紧的。观察到自己有这个洞察力,知道自己需要放松。去找方法如何在我自己有非常多事情要做的时候又能够放松。因为觉悟,所以我更能去找对的方法解决。


我会继续的进步。感恩大家的陪伴。



静仪   合十


【回到心的本体,就能对生命状态清楚感知,也自然会有正确的操作,并从调整中找到适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