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自己的生活,都曾经在社会人、边缘人、生存者的形态之间转换。有共鸣的是形态变成一种趋势后,就会产生反动。我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有时知道该做什么事,但一直会做其他的事情来逃避,或延迟开始做的时间。早期会一直批判自己:你怎么还没开始做?你怎么还在拖延?你不应该在这里了。。。后来,我渐渐了解到,其实到了一个点,我会自觉回到该轨道,做该做的事。其实是需要一个缓冲的过程,或让自己放松一下,再“反动”回来会更有力量。所以能比较平静看待这个过程的自己。
另一个是提到上班时间做私事,偷了老板的金钱和时间。有跟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因为除了上班时间,能够处理的时间只剩下上班前早早处理,或下班后熬夜处理,所以有时不得不在上班时间处理一些外面做服务的事项。加上每天都会加班,也没有加班费,就会有一种补偿心理,觉得已经平衡回去所占用的时间了。无论如何,还是会尽力把处理紧急私人事情的时间安排在午餐时间,也让其他合作的人了解这点。
联想到《了凡四训》,里面的主人公听了算命师的话,认为自己的人生已经固定无法改变了,而被框住,后来才明白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是可以改变的。读了几次后,还是不免想到,为何法师一定要我们把自己分进这几种类型里?为何这么武断:“但是你若不能肯定自己到底是处于哪一种阶段、趋势,你就很难成就,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是边缘人或是社会人?”。虽然我认同要了解自己才能超越自己,但不太认同一定在这几个类型里“对号入座”,然后被断定自己是否能成就。
最近我尝试从这两章的内容中去找到现阶段自己能够理解、接受的部分来写心得。也许自己的程度还未达到,所以无法理解,无法真正体验到,还是有些“叛逆”心态。但继续参与茶会看看吧,可能过后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呢。
【上班时间处理私事,容易不自觉的长养心中的贪念,因此要练习回观自己的起心动念。这门课程若一时还不能完全理解,也是正常的事,鼓励你持续投入华藏工程的学习与讨论过程,这将有助于慢慢深化你的理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