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2日星期六

慧莲《心要法门》第五章:真正的感受 - 心得报告

对于一些社会人来说, 业绩达标才会被看见,被尊重。可是,他们却忘记了业绩达标是如何走下来的。有的人耍心机,不择手段。有些人选择慢慢来, 这一天一定到。

守护好自己的这颗心, 达到目标反而是看到自己的成长过程。
在这样的状况下,“不是你赚了多少钱,还是你得到的是多少的东西,  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学会了什么, 接下来要怎么做”
时间没有停下来, 就等于这期的生命不应该停留。
时间真的是骗子来的。 或许有些人会因此而被局限。他们认为适当的年龄,就需要适当的东西, 做对的选择。 可是,这反而是阻碍了学习。 生活本来就是体验的。
让许多人的学习心态放下了。也不在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状态了。

当很多不同的境来的时候, 其实就是六根对六尘,只要自己清楚当下的状况, 自己的心也不容易被拉走。 

  【对的,只有清楚自己的心,就不会被境界拉走,然后就可以当下做对的选择。】

韡纶《心要法门》第十二章:感受生命存在的本质 - 心得报告

祝福大家,在这篇文章深刻体会就是以下的文章

般若就是智慧

般若智慧就是超越对立不执着

般若”告诉我们很多东西是不能以意识形态去推理的。情人在一起,科学怎样证明他们之间有感情呢?

感情这东西是不能解释的,感情相应与不相应,也不是科学所能求证的。

回想起来发现每个阶段性的人事物都会变,而当中如何做出圆满的付出。不求对错而是心安在当下。体会到什么学习如何返照自己的不足。

活在缘分中,而非关系里。

这次要接妈妈过来新加坡的时候,心里觉得压力。压力的来源于不懂怎样去照顾好她同样也需要工作。

然后慢慢的观察她的作息,调整饮食等等

也变成了角色对换身份

妈妈变成孩子;孩子变成妈妈

过程,发现我们都是第一次尝试,而这些事情也只能当下去处理好,然后不断尝试去调整。

以前很讨厌妈妈在那边管东管西,督促着吃东西

相反现在变成妈妈角色扮演督促着她有没有吃药等等。

【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这就是放下对立,当下调整行动。】

秀梅《心要法门》第十二章:感受生命存在的本质 - 心得报告

法师说: “我们之所以有烦恼,就是因为[只要你来]我就开始预防了,我必须保护自己,于是问题就来了,所以当有人给你提意见时,就认为又来找我麻烦了,这就是对立。” 这一段话让我想起最近跟老公发生的两件事。

第一个发生是我们在稻田旁的 一间cafe 用餐,老公问我 cafe 后面是什么,我说是一片稻田。过不久他又问我同样的问题 cafe 后面是什么,我重复回答他是一片稻田。他忽然不高兴的问我是不是不要让他去看 cafe 后面是什么。我傻眼了,反驳他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讲,我说错了什么吗?一下子脾气也起来直接不跟他说话。过了两天我也想了想在老公第二次问我时也许我应该直接带他去看看 cafe 后面的稻田,不用语言文字去表达,直接去体验,这样就不会起对立了。

第二个发生是看到老公走路时有一点点驼背,就跟他说。怎知他又再说出我听到莫名其妙的回答,他说: “别人提出来的意见我们不需要去理会。” 女儿听了也感觉到奇怪,这次我直接无语,不作任何反应。

老公就是常常会这样,每次与我有对立时,他不会感受到这个“对立”,因为对他而言那是我的问题与他无关,而且他也很快不当它是一个发生,或者跟我沟通。今天读到了法师的这一段文字就念给他听,告诉他法师也提到如果对方一提出问题,而我们就马上投入、交融在那个问题狀况里,或者也可以解决彼此的问题,这样会更好。也告诉他上行愿茶会让我感觉到每个发生不好不坏,可能也没有对和错,而是让我们去感受当下的心境,做出正確的操作,时时要保持不知的心。所以每个当下都是在感受生命存在的本质。我们也有讨论以上的两个发生,老公也认同他在那个时候的当下没有用心去注意自己的对立性出现,日后会时时自我观照。我也是要加油!

末学 秀梅 合十

【非常棒的分享!融入当下,一切本自圆满,也可任运自然。】

秀梅《心要法门》第十一章:放下吧! 进来 - 心得报告

「放下吧! 进来」感觉好像在叫着一个背着包包站在门外的陌生人把包包放下进来屋子吧;从陌生人变成认识的人。

法师说外面的境界都是我们内心的延伸。我们常常都带着意识形态去听、看、想、解释很多东西。这些就是“包包”,一直拿着它,执着它,不肯放下。每次看到老公孩子做家务慢吞吞的样子,看到两个孩子机不离手,听到孩子顶嘴的声音等等,心里的不爽、不服都很快的涌上来,气话也会多加了几句。其实自己很清楚这样的反应是不对的,也很不喜欢自己一直会被境界牵着,可是就是不能把持自己。我执和意识形态还是不断的影响着生命品质。

法师说:“内心和外面的境界皆是事相,是平行的,一体的,不要把它当成外面的,而是要把它收攝进来。外境的部分本来就是我的全部当中的一部分。”知道我们要去接受每一个境界,每一个发生,但是从没有想过外面的境界也会是我们全部当中的一部分。六根形成了我。当六根接触到六尘,六尘也成了六根的全部,也就是我的全部。所以内心和外境是平行的。顿时明白到法师说的话,也觉得「放下吧!进来」的「进来」有如在欢迎外面的境界进来成为我的全部的一部分,把陌生变成熟悉。心里有一种不再害怕面对外境的感觉似的。

晚餐时两个孩子还是老样子机不离手,可是我是没有生气的。只要求他们给妈咪十分钟聊天的时间,而他们也听话的把手机放一边,一起和爸爸聊在公司里发生的事情。也接受他们慢吞吞打扫自己的房间,只要有完成就可以了。

「此是普贤境,此是普贤行」另一句让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在行普贤愿海的座右铭。

末学 秀梅 合十

【非常棒!学以致用!】

珠云《心要法门》第十二章:感受生命存在的本质 – 心得报告

读完这一章,使我最大的体会是,般若不是外面找来的智慧,而是每个人本来就有,却常常忽略的生命感受力。修行并不是离开生活,而是要在日常互动中训练自己减少对立、放下执着,让心变得柔软而自在。

真正的如法做功课修行的时候,不只在诵经,念佛才叫做功课,而是能否在煮饭、工作、说话、相处里,让般若智慧慢慢显现,若是以家事赶快做完以便做功课,这就是不会做功课,因为你是处在一种对立性上,两边都丢掉了。

很多烦恼其实来自自己的防备与固执,当我们愿意融入当下,而不是与人、与事对抗时,生命自然会轻松许多。就像我之前有一间屋子,有一年半租不出去,因为我固执对租印度人有防备之心,偏偏那边屋子只有印度人才要租,最近我放下执着,所以在这个月,我已经把屋子租出去,当我过去看屋子,发觉租户把屋子打扫到很清洁,人又很有礼貌。现在我又多一个收入,又少了一个烦恼,因为我要时常要过去打扫,又担心屋子空着太久没人住,很多东西会坏,因为执着,才自寻烦恼。

从这次学习中,我会更愿意在生活里练习融入而不对立,去感受而不执著,生命才会越自在。

【非常棒的看见!回到当下,一切本自圆满。】

金蘭《心要法门》第十章:只有那么一件事 - 心得报告

看了師父的解心【心要法门】的讲记,第十章 : 只有那么一件事情。满难消化的。也因为本身佛教会的接二連三的活动忙,所以遲遲才读这師父的讲记。

说到反省自已的生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想想我現在的生命是定全放在佛教,修行,行菩萨道,尽心尽力去做,希望自己在臨终时无障碍,能往西方極乐世界去修行,修完了再回来渡罪苦众生。

現在在佛教会辦活动,因厨房没有多出可以承担的人,所以全部都要自己做,不很会煮都得煮,上网找資料,间中问有经验的佛友。都会体会到讲记所说的有融入和放旷。

融入煮直到完成。

放旷任其去住: 很自在的让佛友们來厨房幫忙,沒有限定他们一定要这样要那样。隨他们发挥我凖備的食料。而我都会把主食做好,因为我知道不易找到能完全承担的,有來就好。

我只有默默的做,保持100%的心,把食物準備好。真的很感激三宝加持,每次都会有菩萨 (佛友) 來幫忙!

外境不断变化,但我们只有那么一件事。就是修行,也是时时保持正确的处境,正确的关系和正确的操做。

伟杰《心要法门》第十二章:感受生命存在的本质 - 心得报告

阅读完第十二章,我体验到那段关于是对立让我们有烦恼。之前我有在筹办一个活动,因为我是主要(唯一)负责人,基本上大小事都是我在处理和协调。可是当有其他人开始给意见,有第一反应就是不赞成,因为东西我都是依我的认为合适的方向在办理,如果突然加入其他的东西,一来增添我的工作(毕竟别人只是出一张嘴给意见),二来并不符合我的预期方向。然后就开始觉得对方是在找麻烦的,升起敌意,相处不融洽。

文章提到的方法是“假如对方一提出问题,我们就马上投入、交融在那个问题状况里,或是认为他提出来的意见,可以解决我的问题,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他能解决你的问题,乃是因为你能和他交融”。我还在参,要如何才能把这个方法应用上,因为别人不一定在有问题时才提出意见,那如果没有问题的时候别人提的意见,也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只是一些不同方向的意见,要如何应对呢。还在参。
 
【回到清明心,正确的处境,正确的关系,正确的操做,自然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