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6日星期日

瑞琦《心要法门》第五章:真正的感受 - 心得报告

这一章让我特别有感的是——“清醒地生活”。

我开始更清楚地觉察:在每个对话、每个互动中,我真正需要接收到的是什么。别人即使用刻薄或白目的方式说话XD,我之后整理思绪能更快抓到重点,而不是被情绪带走。

我学会了看见自己在当下的位置,知道什么该回应、什么不必耗能去证明。

有时候,就像书里说的,清醒地觉察“我从哪个角度在看这件事”,其实就能让能量回流,不再白白浪费。

最近因为要回家乡开拓事业,朋友们热心建议我多去参观同行、聚餐取经。

我确实排了很多行程,但后来发现开发速度变慢了,开始焦虑。

直到读到“活在当下”那一段,我突然放松——

原来真正的学习,不是做更多,而是让自己在每个当下都在场、清醒、有意识地吸收。

于是我告诉自己:

> 不急着追进度,也不急着证明自己。

清醒地走每一步,就是我现在的修行。

【是的,放下了意识形态,放下了预期的目标,人就会清醒过来。这样就能清清楚楚、踏踏实实地活在当下,祝福你。】

瑞琦《心要法门》第三章:生命运行的轨则 - 心得报告

我体会到修心就是生活。书里说到,我们每天面对的人和事,都是最好的道场。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其实都是提醒我去看见、去调整,我还要加上感恩。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心要稳,才有力量。很多时候不是外境在折腾我,而是我自己没有安住好。生活里的挑战不是麻烦,而变成了练习的机会。

修行不需要离开生活,而是要在日常中一点一滴练习,把心慢慢安住。

【安住是重要的,该如何在日常中练习呢?就是从结界做功课开始!宁可短,不可断,行动吧!】

瑞琦《心要法门》第二章:人生的四个阶段 - 心得报告

我更深刻地看到人生就是修心。师父说,每个人的一生都会不断遇到各种关系和考验,而这些都像一面镜子,帮助我们看见自己的不足。

我特别有共鸣的是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课题。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一直发生,但其实这是提醒我们:还没学会,就会继续遇到。从中发现和学习,真的就是欢喜再做下一次!

修心不是要马上变完美,而是要在生活里慢慢练习,慢慢成长

【修心除了在生活里去练习,也要让自己参与共修,透过行愿茶会与禅修的力量,增长福慧。】

2025年10月3日星期五

彣霓《心要法门》第四章:敞开胸怀面对现实- 心得报告

  坦白说,这一章很深奥,里头有很多疑难点,反复看了看,似懂非懂,于是便请AI为我梳理这些疑难点。试着根据AI的解释与个人的理解,整理本章节的重点:

 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该摄内外,能广能深;非空非有,不生不灭……(本章节只谈到这里)”。白话如下:

 一切法的本来面目,都是寂的(指作用,是不动的),并且包含着性德的作用,也就是灵知不昧的。性德的作用包含着对内心与外界的处理或运用,能广能深,(能够灵活运用以处理现实问题)。在展现这个性德的过程中,首先要双破,也就是破掉对空和有的对立与执着,同时也要体会到,万法没有一个真实的生灭,不过是依缘起法,在现象上流动的假相。双破以后,才能双显(如实显现本来面目——生灭现象)。先放下对立,才能圆融统一。

 不知道以上理解对不对,若有错误,请改正。

 这篇文章中,给我感触的是“该摄内外”,也就是学佛不仅要能灵活的处理自己的内在世界,还要能圆融地应对外在世界。法师说,我们要训练自己对事情的认知,境界来临的时候,要能清清楚楚,采取正确的反应(其实就是3C)。法师也提到,很多学佛人憨憨的,对世俗的事情一点都不懂,以为这样就是很有修行。这让我想起,以前净空老法师总是说,他从来不看新闻,因为那些会染污八识田,天天就念阿弥陀佛,心地多清净。两位法师所谈的,看似矛盾,是否是指修行次第的不同?即是:

  修行要先出世(培养定力),然后才入世(行菩萨道,不为境转),否则一开始就入世,往往为世间所转?

  法师也开示,双破一定要在双显之前,不然就是世间法(为何这么说?)。法师说的双破与双显是否与“从假入空,从空出假”同意,也就是先放下执着,再如实处理因缘?这倒是提醒了我,因为我总是在执着有与空的两边,忘了后边还有双显,要处理这个假的因缘,(很多时候只观想万法皆空,于是便落入执空。)

  读了本章节后,末学疑惑重重,看来,要“敞开胸怀面对现实”并非易事,哈。南无阿弥陀佛。 

【如能内外圆融,心就不会被污染,不为境转。至于修行出世入世,没有先后,入世其实也包含出世,互为因缘。】

彣霓《心要法门》第三章:生命运行的轨则 - 心得报告

  在这一堂课中,有一句话给了我深刻的提醒,大意是凡夫都在追求生命的假相,也就是妄想中的生活,因有一个假相存在,所以当下的生活反而变成不正常。

   借着这句话反思自己,我觉得我就是那个活在妄想的生活的人。以前,确实曾经在稳定中渴望变化,觉得变化多样的生活才是丰富多彩的。但法师告诉我们,真正具有生命力的生活不在于外在的某些变化,而是六根门头全部开放,清楚一切境界的发生,并能够采取正确的反应。

  意识形态就是“相续心”。法师开示,世俗教育给我们灌输太多的意识形态,导致现在很多人变得“不正常”,失去自然人的本能。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以前以为通过追求外在的知识,可以丰富自己的见解,学佛以后,才知道这些碎片化的意识形态,其实会分割我们,让我们更容易陷入对立之中。

  活在世俗之中,我们确实不可避免要学习不同的意识形态,才能像个正常的世间人。要放下意识形态,同时又不能对当今世界所充斥的意识形态完全不解,要如何把握好这个平衡点,我还是不太明白。 

【生活比如工作,驾车,种菜等需要意识形态来运作,但是生命比如人际关系处理或面对境界就不可以,因为以“我”为中心就会有对立,就会有情绪反应。】

心妍《心要法门》第四章:敞开胸怀面对现实 - 心得报告

“对事情有没有去体验、去昇华,或者只是知道而已?”

最近家里买了葡萄,家人叫我去试,说味道不错。我就想着一般上葡萄都很酸,我怕酸,比较想吃其他水果,就说不了。饭后家人递了两粒给我,坚持要我去试,我咬下去发现,哦真的脆口甜的,完全不酸。亲身去体验真的很重要啊~

“即使是讲圆融和谐,他也不会坚持要圆融、要和谐,那才叫圆融和谐。”

 跟妈妈聊天,她说自己是和平主义者,不喜欢冲突。我倒觉得有时候有些摩擦未必全是坏事。跟妹妹有摩擦时,虽然脑中跳出很多想骂她的话,不过当下知道说出来不会让事情或气氛变好,就选择跟她说抱一下,一抱泯恩仇。不坚持要圆融、不坚持应该要怎么做,根据身处的情况和情绪,做出正确的判断。

是的,放下我对你错的对立,那自然就会有正确的运作,祝福你。 

2025年9月29日星期一

俐霏《解心》第三章:生命运行的轨则 - 心得报告

在本章里面有提到,心法本乎无住
但是我看到我的心常常有住,
欲想要执着的去抓住想要被外界看见,承认的想法
想要钱
想要名利
想要很多。。。我贪啊!间接很多错误的反应行为就出现

在安全稳定的生活里想要寻求创业间接迎来许多挑战
在创业期间,面对种种的挑战却又想念以前的安稳
脑袋里一直存在很多假相,假如这样,假如那样
却不愿意接受现实做出对应的改变
 
性相寂然,包含德用
无住心体,灵知不昧
 
心其实很自然的会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反应
只是我的不愿接受,逃避和以自我的意识去作出反应
间接失去了最真实的正确反应
 
心要法门,真的需要静下心去清清楚楚的面对所有发生

【你能看到自己的诸多想法与渴望,就是改变的开始。
你可不急着排斥或否定它们,
继续拜忏,回到心的本来面目,让自己越来越自在。】